保研失利,贸大学姐分享如何无G跨专业拿下港大经济学

浏览量:83次

1

曹同学

申请背景: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会计

雅思7  GPA88  GRE无 

3段实习,2段科研(1国创,1助研)

申请结果:

香港大学 经济学

图片

一、我为什么要跨专业申请经济学?

我的就业观

商科就业,除了一些真的很需要特别QUANT的岗之外,其他的不会太限制专业,而各个专业学的东西本质上也是互通的。

兴趣导向

基于我的就业观,我就更倾向于在研究生阶段去选择一个我更感兴趣的专业去读。

就我个人而言,比较喜欢数学,然后经济学本质上又属于社会科学,和数学结合的非常多,所以最终决定跨专业申请经济学。

2

二、港大经济学有什么优势?

就业导向

 

因为我自己是就业导向,所以下面谈的优势主要就是从就业方向来看港大经济学有什么优势。

在商学院下面:相较于其他的学校,比如新加坡或者英国,港大把经济学放在了商学院下面。

商学院和其他学院相比有一个很大的特色就是就业倾向非常的明显,NETWORK做的很好。

课程形式灵活

因为疫情嘛,港大选择了线上-线下双轨制,可以依据自己的情况来合理安排。

据我了解,其实目前有很多人其实都是在内地实习,然后上网课。

课程设置

港大的经济学目前是分了Data Analysis, Policy Analysis, Theory or Advanced Research这4个方向,虽然在申请的时候就需要选择一个方向,但据学长学姐说其实是入学之后再看你自己怎么选课来定的。

另外,最后一个方向ADVANCED RESEARCH,听说是和博士生一起上课,如果有读博意向的选择是这个方向会比较合适一点(但招的很少)。

学制灵活

港大经济学项目一共是要求修满10门课,但是时间可以是一年,也可以是一年半,最长不超过两年就行。

所以会有人选择利用这种灵活的学制去做一下实习,或者考证什么的。

3

三、 无GRE港大更看重学生什么背景?

第一是院校背景+GPA

港校有一个特点就是,会比较看重985、211这些名头,当然像一些虽然不是985或者211但也比较出名的院校,比如深圳大学之类的,也很有机会。

然后GPA,其实是无论申请哪儿都会比较重要的一个因素,这毕竟是你的敲门砖,越高肯定是越好的。

第二是文书和项目的适配性

文书里写的是个人经历和你的一些想法。我个人是觉得,不在乎你做的实习有多少段,你的科研是不是得了奖,当然这些肯定是越好越有加分的。

但最关键的是在于,你选择写进文书的经历和这个项目是不是合适的,你论述自己经历的方式是不是能够展现这种合适性。

以我自己为例,虽然我截至目前有3段实习,但我的个人陈述里一段都没有提到,因为我自己知道我实习做的事情和经济可以说是几乎没有任何关系。

甚至因为港大商学院会要求有实习证明,我的CV上都只写了一段我有证明的实习。

第三是GRE或者GMAT

虽然我是没有GRE被录的,但我真诚地建议所有还有时间的准备申请22FALL的商科的朋友,都最好去考一个GRE或者GMAT。

有一个拿的出手的G的成绩用于申请,是百利而无一害的。

4

四、经济学申请文书我是如何搭建框架的?

智友辅导

首先要非常感谢智友老师们的帮助。毕竟我也就这一次留学经历,一开始压根就不知道文书到底写啥。

而且我自身是从10月份开始正式决定出国留学,准备的很晚。所以在文书这块智友老师们帮了我很多忙。

履历梳理

在写文书的时候,我个人的建议是先有准备一个大概的简历,你在这个简历里梳理你大学阶段做过的所有具有一定价值的事情,比赛、实习、创业、实践项目、科研等等。

然后再在梳理出来的这些经历里去抓你认为和你要申请的项目比较匹配的经历。

PS的4个部分

首先是开头段。因为我是转专业,开头我就得说明白我为什么要转专业。

当然,我没有以一个很直白的方式去回答这个问题,我是用一段经历引出了我为什么会对经济学感兴趣。

然后就是WHY ME。在开头段说明了我对经济学产生了兴趣之后,接下来我用较长的篇幅描述了我为了去获得更多的经济学的知识我做了些什么。

主要可以分为两块,一块是课堂上我学到了哪些,一块是我在科研项目中做了些什么。我要向学校证明,我是真的喜欢经济学并为之付出了很多。

再然后就是WHY SCHOOL。这一块主要写了我对学校这个项目的一些看法,主要就是围绕我为什么认为港大的MECON项目和我是适配的。

关于WHY SCHOOL,我的建议就是多上项目的官网查看,利用官网上给出的官方信息去写。

最后一部分是职业规划。其实我的职业规划一直贯穿在了我的整个文书中。从开头段开始,我就一直在说我希望去到经济领域做什么事。但与此同时,我也专门用一段来写了自己的具体职业规划,分为长期和短期。

关于这部分,我想说的是,不一定你写出来的规划就是自己以后一定要这样做的规划,因为毕竟人都是在变化的,根据自己的经历和项目的要求,写一个比较合适的就可以。

5

五、关于选机构,我的心态和心得是什么?

DIY

DIY有比较多的前提:比如说你要保证自己有充足的时间;比如说你自己真的不是一个很有拖延症的人;再比如说你有能力去获取足够多的一些留学信息。如果并不是很能满足这些要求,我的建议还是找机构辅助,或者说半DIY。

找机构

我的建议就是多看、多听、多说。多看指的是自己在确定机构之前,要利用各种公共渠道,比如微博上一些留学博主的投稿,对自己的情况有一个大概的定位,同时也看看有没有哪些机构是真的有雷。

多听就是去多问问身边的学长学姐的推荐,不要去盲从一些名声很大的,可能反倒效果不太好。我选择智友就是听了一个学长的推荐,然后开始和杜老师这边联系。

还有一个就是多说,在确定了基本的一个目标之后,自己要积极地去和机构的老师沟通,你要通过这个沟通去感知“这个机构对学生究竟负不负责”、“会不会过分贬低或者过分抬高你的背景”、“对你的定校是否合理”等等。

六、关于申请,我想对学弟学妹们说什么?

第一,利用好时间进行充分的准备

截止到现在,我回首我的整个留学过程,我个人还是觉得准备不充分,最大的问题在于我没有考G。
虽然说港大商学院今年开始不强制要G,很多项目也都说不强制,但事实就是依旧有很多项目在强制要求,比如港中文商学院。

即使是那些不要求的项目,你也会发现他们的项目官网会说什么“recommend”,你也会发现和你一起申请的竞争者,可能很多人都有。

我确实是因为准备的太晚,但真的建议准备申22FALL商科的各位,在申请季开始之前,目前还有大半年的时间,用心准备一下GRE或者GMAT考试,争取在10月之前出一个能拿的出手的成绩。

第二,掌握好申请时间

新加坡这边,有些项目开的很早,AE项目8月份就开放了,并且一直在ROLLING滚动录取。我12月才投,这个时候说实话位置已经不多了,所以录取就变得相对来说难了一些。

港校的话,比较限制的一点是留位费很贵(港科可能好一点,港大和港中文比较贵),这就意味着说你一旦被录取了交了留位费的话,再放弃的成本就非常高。

以港大为例,它是分轮次的,每一轮的结果一定会在每一轮申请DDL之后的一个月出来。并且,越往后的轮次,录的越来越少,因为前面几轮招的人已经很多了。在这样的情况下,越往后竞争就越大。

以我的经历为例,我是第二轮录取的港大,但我能明显感觉到,我这一轮录取的BAR会比第一轮高不少。

所以大家一定要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合理安排申请时间和顺序。

第三,掌握好和外界沟通的度

这一块主要指的是你在申请过程中,不要过多地去加一些申请群,去看微博上的一些讨论,因为真的会把你的焦虑感提升很多。

但也不是说完全不要去看,通过和其他申请者的交流,能收获很多,也能避免自己出现一些申请上的错误。